8月24日,“苏尼特右旗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全旗文化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旗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品,以草原旅游为品牌,着力提升文化和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成就。
一、党建引领带头作用凸显
全面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把理论业务学习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促进学习型机关建设。通过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制度,拓展监督检查渠道,强化党内监督,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率先垂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成重点民生项目5项。召开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依托民族团结展馆、乌兰牧骑展厅,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切实发挥“文化育人”功能,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夯实
始终坚持以文化惠民为抓手,多方争取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积极谋划推进项目建设,为筑牢文旅融合持久发展基础、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体旅游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大”文化旅游品牌活动。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苏木镇文化站、嘎查村文化室、社区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老年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异彩纷呈。苏尼特骆驼文化、蒙古马文化、祭祀文化等特色民俗文化得到进一步挖掘和传承,蒙古雅托噶、苏尼特长调、苏尼特祝颂礼赞等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骆驼文化之乡”“中国草原快骥之乡”“内蒙古蒙古族传统祝颂文化传承之乡”“内蒙古观赏石宝玉石基地暨钱币石之乡”荣誉称号。全旗实现了63个嘎查村、15个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其中嘎查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达标率达到96%。开展“书香苏尼特、全民阅读”、“送图书下基层”等活动,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其中三级图书馆1处,依托上级支持资金和中航帮扶资金分别建设了赛汉塔拉镇分馆和“书香苏尼特”图书分馆,藏书量共计余6万余册(本),读者流通量年均5万人次,年均借书量7000册(本),“书香苏尼特”数字图书馆微信小程序也同步上线,进一步增强了文化惠民数字化建设。旗文化馆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年均20场次;开办各类艺术培训班年均120场次,培训人数年均300余人次。新建新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点7个,向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乌兰牧骑广场被命名为“全区十佳文化广场”,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文化馆被评定为三级文化馆。作为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回信给予草原儿女亲切的关怀、莫大的鼓舞,为我旗进一步做好乌兰牧骑工作、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打造乌兰牧骑文化品牌,成功举办了全区首届乌兰牧骑春晚,完成乌兰牧骑纪实片“小队伍大使命”和民族歌舞剧“生命之树”创作拍摄,荣获全区“十佳乌兰牧骑”称号。乌兰牧骑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最美奋斗者”、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三农人物奖团体奖”、全区“一类乌兰牧骑”、“十佳乌兰牧骑”、全区“北疆楷模”、全区三八红旗集体、“草原英才”集体等荣誉称号。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文化交流,成立了“内蒙古艺术学院安达民族音乐传承创新与传播中心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协同驿站”,启动了《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志》编撰工作,建立了14处“乌兰牧骑生活体验基地”。强化线上线下乌兰牧骑发展理念,建立网上乌兰牧骑,开通掌上乌兰牧骑展厅、乌兰牧骑抖音官方账号,举办“新时代网上乌兰牧骑”专题培训。创作反应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群众美好生活主题的文艺作品百余部,荣获盟级及以上创作、表演奖项16项。每年积极组织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草原综合服务活动和乌兰牧骑“六进”惠民下乡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以来共演出600余场次。
三、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制定古建筑每日巡查制度,每年至少2次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发挥马背(长城)保护队员作用,做好野外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完成4个苏木10个嘎查村境内的金界壕地段保护桩87根立桩任务。每年完成60处不可移动文物点的安全排查工作。将原王府博物馆改为民族团结展馆,并完成线路改造、安防监控安装、消防基础设施完善、广电网络接入等工作,并于2021年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争取到毕鲁图庙朝格秦殿保护抢修工程项目资金139万元,并已完成招投标、合同签订等工作。协助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继续挖掘吉呼朗图匈奴墓群,吉呼郎图匈奴墓群成为2021年度全区十大重要考古发现,并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2021年完成3个盟级重点项目、8个旗级重点项目以及其他54个项目的相关文物审批手续。
四、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深化
编制完成了《苏尼特右旗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苏尼特右旗草原旅游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制定印发了《苏尼特右旗关于进一步规范草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认真谋划了《苏尼特右旗旅游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试行)》,在充分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设置了提档升级、示范带动、旅游商品研发、招商引资、旅游人才等5大类14项奖励项目,奖励对象主要对旗内旅行社、旅游企业、景区景点、主题酒店、乡村旅游接待户、旅游产品经营户等单位及个人,于今年7月19日正式印发实施。实施了“周末·苏尼特”牧户体验点提档升级工程,打造了一批毛日图星空牧场等具有传统民俗型、文化历史型的民宿,毛日图星空牧场入围全球宿博会。投入450万元打造民族团结展馆景点。投入中航帮扶资金47万元实施了旅游交通指示牌及景区标识牌建设项目,在国道G51等道路出入口设置旅游交通指示标牌共15处,新建“周末·苏尼特”牧户体验点标准化标识牌10处。进一步推进中航《8+2》战略协议,组织全旗酒店、餐饮业、牧人之家等旅游行业领域20名代表参加中航集团举办的第六期中航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培训班,委托自治区乌兰牧骑学会注册乌兰牧骑商标“1957”。自主品牌“豪日奶茶”成功列入全盟文旅商品扶持奖励目录。四是制定红色研学游、穿越戈壁游、沙漠自驾游、边境两日游等4条旅游线路,加大乌兰牧骑红色研学游推介力度,依托锡林郭勒盟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北师大珠海校区进行推介;依托“十一”国际摄影周,走进北京世纪坛公园进行推介。鼓励引导当地文旅商品加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制作当地文旅手工艺商品,已将7类手工艺品列入苏尼特名优产品,在网络平台进行推广销售,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优势条件初步具备。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发展,新建旅游公路23.3公里、旅游公厕42座,设置景点标识25个,实施了千里草原风景大道雕塑、民族团结展馆等一批旅游项目,打造了乌兰牧骑草原精灵自驾游、穿越戈壁深度体验游等一批文化旅游线路,成功举办了全旗第十四届那达慕大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较2017年增长2%和5%。
五、宣传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文旅系统积极结合“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多方位对文体旅游资源进行宣传推广。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影响范围,创新设计旅游文化宣传品,收集整理了包括全旗概况、景区(点)、旅游交通、乡村旅游、特色餐饮、娱乐、文化旅游商品(纪念品)、旅游项目等几个方面的旅游资源信息资料,编印了全旗旅游宣传册、文创旅游宣传笔记本等,并在汽车站、火车站以及各大酒店、宾馆发放了1000余册。策划拍摄完成旅游宣传片一部,与文旅厅、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成功联合摄制了纪录片《小队伍、大使命》,荣获了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二届内蒙古自治区艺术《萨日纳》奖文艺专题片奖。